今天,我們來聊聊,好的創新為何需要好的行銷呢?我將從三個方向來分析。創新者常常太專注在開發,而疏忽了,這個創新是不是市場所需要,而非只是技術上的領先。從行銷出發的創新,會去思考,這個創新是否滿足消費者需求。
「創新行銷,行銷創新」這兩句話,其實是一體兩面。
當你做了一個創新的商品(指產品、服務、概念、模式…等),即便是一百分的點子,但少了好的行銷讓大家知道,也只會留於孤芳自賞,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; 而面對現在行銷廣告資訊爆炸的年代,如何在每天上千則的廣告中,脫穎而出,吸引消費者目光,而許多中小企業,在不如國際品牌有龐大的行銷預算下,透過創新成功突圍,才為公司賺入流量與業績。
今天,針對「創新行銷,行銷創新」的前者「創新行銷」,我們來聊聊,好的創新為何需要好的行銷呢?
創新投資重大,行銷降低失敗風險
創新,投注了大量的資源,如: 金錢、時間、人力、研發…等,也就是說,往往公司投資不斐,但是,有大多情況是沒有結果的,也就是燒錢。而今天有了一個成功的創新商品,這個革命性的商品,很可能在市場上,對大多數人是陌生的,自然接受度也不高,如果缺乏良好的行銷,驅使大家去使用,則最後極有可能會無法廣泛被使用,而退出市場,這個損失何其慘重。可以想像一下,在十幾年前,沒有iPhone的年代,我們在用手機時,還是需要有按鍵或鍵盤才能輸入,這個革命性創新-觸控螢幕,其實在1983年,惠普HP就發表第一台商用型觸控電腦,在1994年,IBM也推出第一款觸控手機,直到2007年,蘋果推出智慧型手機,靠著賈伯斯卓越行銷,瞬間成為市場焦點,iPhone席捲全球。成功的創新,需要行銷的敲鑼打鼓,向全世界宣告:「我們來了!」
創新:以「人」為本,實踐你的創意
創新者常常太專注在開發,而疏忽了,這個創新是不是市場所需要,而非只是技術上的領先。從行銷出發的創新,會去思考,這個創新是否滿足消費者需求。
分成兩個層面,其一是找出未滿足或未知的需求,例如,索尼(Sony)創辦人盛田昭夫,在1979年推出了隨身聽品牌「Walkman」,全球銷售近4億台,徹底改變人們聽音樂的習慣。這個創新的想法,是來自於他在外國出差時,發現黑人扛著音響,播放著音樂,邊走邊聽,發現了人們原來有「隨時隨地聽音樂」的需求,於是發明了錄音帶撥放器Walkman。
賈伯斯曾說:「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,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,他們就發現,這是我要的東西。」好的創新,可以讓人們有更美好的生活。
另一個則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,如掃把的發明協助我們打掃便利,吸塵器的發明,幫助我們掃除一些看不到的灰塵、清不到的角落,解決了我們在清潔更仔細,優越潔淨的打掃品質。而掃地機器人的誕生,則是解決那些根本懶得打掃、工作繁忙不想被家務事煩心的人,所發明出來。Airbnb、Uber的共享概念,就解決了許多人家中閒置空間問題,透過出租給背包客,Uber的共享概念,就解決了許多人家中閒置空間問題,透過出租給背包客,或是,利用自己空閒的時間與車輛去做接送,可以賺取些許收入。
行銷:有效溝通,產生行動
我們在行銷時,著重於告訴消費者可以得到的利益,分為功能利益(Functional benefits),即基本好處與實用價值; 心理利益(psychological benefits),心情、形象、地位、社會關係、心靈…等,如使用foodpanda外送服務,表達自己與同學一樣潮。所以,當有「行銷」概念時,就會去考量如何把創新的商品,依據其可以得到的利益,與目標客群溝通,使之產生進一步的行動,而最終購買使用。例如,中國共享概念的魔力傘,對常常忘了攜帶雨具的客群,傳遞「總有一把在身邊」的使命,讓這些潛在客戶隨時隨地,都可以感受到它們的體貼及便利。於此,針對其創新商品與目標客群,再進一步思考完整的行銷策略,如針對市場面的商品修正及定位、合適的市場通路、合理的定價…等。
唐朝大文豪韓愈:「世有伯樂,然後有千里馬。」需要有好的賞識,千里馬才能發揮其所長。而卓越的行銷,就扮演了最佳銷售員的角色,讓卓越的創新,更加出色及迷人。
而「創新行銷,行銷創新」地後者「行銷創新」,我們用另一篇文章來進行深入探討。
自動引用通知: 行銷的魔法師:創新 | 企業創新雜誌 | 創新管理實戰研究中心 | 企業創新數位轉型案例個案分析學習分享平台